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少年巴比倫(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說獎得主路內成名之作,童偉格專文導讀)

by 路內
ebook

如果美國有沙林傑與《麥田捕手》,日本有村上春樹與《挪威的森林》,中國20世紀有王小波的王二。現在,我們有路內的路小路!2016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說獎得主,上海知名作家路內成名之作王聰威、甘耀明、伊格言、李儀婷、童偉格、劉梓潔 為了青春攜手強推!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少年巴比倫》入圍:‧第52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第2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第2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編劇獎‧香甜而腐爛的青春,成長經典之作。‧那個看起來有點壞壞的,內心無比柔軟的路小路,那個說話爆粗口,卻有無盡詩意的小流氓路小路,這是我們熟悉的青春,有不可承受之重也有無可承受之輕的青春。知名作家路內的《少年巴比倫》的故事背景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戴城,高中畢業後的路小路沒有考上大學,在父親的操作下到糖精廠工作。他在工作崗位上並沒有能夠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能,跟著一個叫「老牛逼」的師傅混日子。在機修班,除了拴螺絲之外什麼都不會,在電工班,就只會換燈泡。除此之外,還喜歡打架、追女人、惡作劇。一個偶然的機會,路小路遇到了白藍。白藍的清新脫俗瞬間吸引了他,然後在一系列陰差陽錯中他們相識並走到一起。白藍扮演了路小路生命中姐姐與啟蒙導師的角色,最後路小路在白藍的建議下報考了大學夜間部,白藍也到上海去讀研究所,至此,兩個人踏上了屬於各自的生命旅途。路內以幽默粗俗的語言、調侃不屑的語氣,在小說《少年巴比倫》裡敘述了路小路等一群生活在城市,賣命於工廠的底層人物的愛情、友情、事業。其城市書寫不歌頌小城的繁華經濟,不表現人在經濟發展以後的富足生活與飽滿的精神狀態,他將工廠與工人作為反映城市的一面鏡子,側重寫人在城市中圍困的日常生活以及人如何在城市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名家推薦‧《智族GQ》2012年度作家、70後最好小說家之一,路內口碑最好的作品。‧金宇澄、畢飛宇、施戰軍、周雲蓬、馮唐、走走、張悅然、柏邦妮等眾多文藝範喜歡的作家。當冷硬現實被緩視出溫度,被蛻出獨特理解,與對他者之存有的情感時,人生,可能也就被「悲觀者」自己,知解為一種本無期程的漫漶,直到時間「自然地」過盡。或者說,整個人生就是一個你永遠無法定解的「過渡階段」。你不可能完成的已完成。這既是《少年巴比倫》所初始結成的路內識見,亦是在路內後續長篇小說中,不斷重複的一種感覺結構。這種奇特而執著的重複,我個人認為頗值得重視。簡單說來,一方面,路內小說反覆摹寫的,可能即是上述的「不可能完成的已完成」。另一方面,這可能亦是一種鄭重的繞路:當一切相對輕省的「融合」宣告,或現實斷言,始終被小說家截斷在小說結尾之外更遠處時,小說自身,獲贈了一種自足漫遊的可能;像始終不放棄地面向著,那另一種更讓人喜歡的生命形式。而這一切複視或繞路,就從《少年巴比倫》開始。──童偉格(小說家)《少年巴比倫》是現在式的,它的敘事速度像青春一樣富有生命的節律,同時還有一種青春般的透徹──憂傷,但不殘酷,更不絕望。當我們看著那些剛剛流逝的時代細節,一點點地在路內的小說中重現,並由此完成一個少年心靈的塑造,從中我們能讀出作者對時代和人性所懷有的那種痛惜之情。──謝有順(評論家,華語傳媒文學大獎秘書長)路內的文字有兩種力量:一種是貼近真實的力量,一種是智慧的力量。前一種使路內的小說具有內在的豐饒,它具有生活世界的那種本體親切和親和;後一種力量,使他的小說顯得好讀、耐讀,它時刻都會讓你發出會心的笑,那種透觀生活之後發見的笑謔的意味和反諷的美。路小路的戴城糖精廠,沒有英雄傳奇,沒有生死抉擇,它是麻木的,無所事事的,漠然的,然而,這些卻都只是外表,路內發掘了這波瀾不興的外表之下那湧動的暗流──渴求與放棄、死亡與新生、熱愛和憎恨、反抗和絕望、熱烈和冷漠的裂變。──葛紅兵(上海大學教授,作家)路內小說的文學價值不在於創新了某種敘述形式或者講述了某個特別的故事,而是作者用街頭語言和青春往事構築起了一道風景畫,再現了90年代初青少年的生存狀態,反映了那個年代局部的生存狀態與市井風貌。路內說:「很少有長篇小說去特地寫一群讀技校的少年,我覺得那是中國青少年中間無望、很閉塞的一群人。」街頭混混,工人子弟,小太妹,暴發戶......作者確實呈現出了技校學生這個未曾言說的、未曾被理解的群體的獨特本質,他們所度過的對他們而言比較快樂的、自然的、煩躁的、不那麼盡如人意的一段日子,是作者在自己的理性時代回頭講述的瘋狂。── 走走(《收穫》雜誌編輯,作家)《少年巴比倫》的主題:為共鳴者書寫過去的無聊。──《人民網》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
Publisher: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Edition: 1

OverDrive Read

  • ISBN: 9789570850475
  • File size: 471 KB
  • Release date: March 23, 2018

EPUB ebook

  • ISBN: 9789570850475
  • File size: 471 KB
  • Release date: March 23, 2018

Formats

OverDrive Read
EPUB ebook

subjects

Fiction Literature

Languages

Chinese

如果美國有沙林傑與《麥田捕手》,日本有村上春樹與《挪威的森林》,中國20世紀有王小波的王二。現在,我們有路內的路小路!2016華語文學傳媒獎年度小說獎得主,上海知名作家路內成名之作王聰威、甘耀明、伊格言、李儀婷、童偉格、劉梓潔 為了青春攜手強推!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少年巴比倫》入圍:‧第52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第2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第2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編劇獎‧香甜而腐爛的青春,成長經典之作。‧那個看起來有點壞壞的,內心無比柔軟的路小路,那個說話爆粗口,卻有無盡詩意的小流氓路小路,這是我們熟悉的青春,有不可承受之重也有無可承受之輕的青春。知名作家路內的《少年巴比倫》的故事背景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戴城,高中畢業後的路小路沒有考上大學,在父親的操作下到糖精廠工作。他在工作崗位上並沒有能夠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能,跟著一個叫「老牛逼」的師傅混日子。在機修班,除了拴螺絲之外什麼都不會,在電工班,就只會換燈泡。除此之外,還喜歡打架、追女人、惡作劇。一個偶然的機會,路小路遇到了白藍。白藍的清新脫俗瞬間吸引了他,然後在一系列陰差陽錯中他們相識並走到一起。白藍扮演了路小路生命中姐姐與啟蒙導師的角色,最後路小路在白藍的建議下報考了大學夜間部,白藍也到上海去讀研究所,至此,兩個人踏上了屬於各自的生命旅途。路內以幽默粗俗的語言、調侃不屑的語氣,在小說《少年巴比倫》裡敘述了路小路等一群生活在城市,賣命於工廠的底層人物的愛情、友情、事業。其城市書寫不歌頌小城的繁華經濟,不表現人在經濟發展以後的富足生活與飽滿的精神狀態,他將工廠與工人作為反映城市的一面鏡子,側重寫人在城市中圍困的日常生活以及人如何在城市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名家推薦‧《智族GQ》2012年度作家、70後最好小說家之一,路內口碑最好的作品。‧金宇澄、畢飛宇、施戰軍、周雲蓬、馮唐、走走、張悅然、柏邦妮等眾多文藝範喜歡的作家。當冷硬現實被緩視出溫度,被蛻出獨特理解,與對他者之存有的情感時,人生,可能也就被「悲觀者」自己,知解為一種本無期程的漫漶,直到時間「自然地」過盡。或者說,整個人生就是一個你永遠無法定解的「過渡階段」。你不可能完成的已完成。這既是《少年巴比倫》所初始結成的路內識見,亦是在路內後續長篇小說中,不斷重複的一種感覺結構。這種奇特而執著的重複,我個人認為頗值得重視。簡單說來,一方面,路內小說反覆摹寫的,可能即是上述的「不可能完成的已完成」。另一方面,這可能亦是一種鄭重的繞路:當一切相對輕省的「融合」宣告,或現實斷言,始終被小說家截斷在小說結尾之外更遠處時,小說自身,獲贈了一種自足漫遊的可能;像始終不放棄地面向著,那另一種更讓人喜歡的生命形式。而這一切複視或繞路,就從《少年巴比倫》開始。──童偉格(小說家)《少年巴比倫》是現在式的,它的敘事速度像青春一樣富有生命的節律,同時還有一種青春般的透徹──憂傷,但不殘酷,更不絕望。當我們看著那些剛剛流逝的時代細節,一點點地在路內的小說中重現,並由此完成一個少年心靈的塑造,從中我們能讀出作者對時代和人性所懷有的那種痛惜之情。──謝有順(評論家,華語傳媒文學大獎秘書長)路內的文字有兩種力量:一種是貼近真實的力量,一種是智慧的力量。前一種使路內的小說具有內在的豐饒,它具有生活世界的那種本體親切和親和;後一種力量,使他的小說顯得好讀、耐讀,它時刻都會讓你發出會心的笑,那種透觀生活之後發見的笑謔的意味和反諷的美。路小路的戴城糖精廠,沒有英雄傳奇,沒有生死抉擇,它是麻木的,無所事事的,漠然的,然而,這些卻都只是外表,路內發掘了這波瀾不興的外表之下那湧動的暗流──渴求與放棄、死亡與新生、熱愛和憎恨、反抗和絕望、熱烈和冷漠的裂變。──葛紅兵(上海大學教授,作家)路內小說的文學價值不在於創新了某種敘述形式或者講述了某個特別的故事,而是作者用街頭語言和青春往事構築起了一道風景畫,再現了90年代初青少年的生存狀態,反映了那個年代局部的生存狀態與市井風貌。路內說:「很少有長篇小說去特地寫一群讀技校的少年,我覺得那是中國青少年中間無望、很閉塞的一群人。」街頭混混,工人子弟,小太妹,暴發戶......作者確實呈現出了技校學生這個未曾言說的、未曾被理解的群體的獨特本質,他們所度過的對他們而言比較快樂的、自然的、煩躁的、不那麼盡如人意的一段日子,是作者在自己的理性時代回頭講述的瘋狂。── 走走(《收穫》雜誌編輯,作家)《少年巴比倫》的主題:為共鳴者書寫過去的無聊。──《人民網》


Expand title description text
Check out what's being checked out right now This service is made possible by the local automated network, member libraries, and the Massachusetts Board of Library Commissioners with funding from the 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